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

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22-12-23
访问量:666
来源:中仁慈善

   

    为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手术管理,保障手术分级管理要求与医疗机构实际管理需求更加契合,充分发挥手术分级管理对促进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的作用,结合既往工作经验和各地先进实践,1219日,国家卫健委修订形成《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一)突出了医疗机构在手术分级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办法》对医疗机构履行手术分级管理的主体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医疗机构应当按照院、科两级负责制,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和诊疗科目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目录,进行手术分级管理;明确了医疗机构内部手术分级管理组织架构、各部门职责、管理运行机制和要求,为医疗机构履行主体责任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建立了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体系。《办法》建立健全了从手术分级目录制定、医务人员授权、患者术后管理到医疗机构内部督查等手术分级管理全流程的制度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备案制度、公示制度、动态调整制度;医务人员授权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紧急情况下特殊授权管理制度;以及手术论证制度、手术培训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相关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死亡讨论制度、患者随访制度、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制度、手术分级管理督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求,为医疗机构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提升手术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提供了依据。

 

   (三)强化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能。《办法》要求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日常监测与定期评估,及时反馈监测情况和评估结果,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纠正手术分级管理混乱的情况,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将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情况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及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约束力。

 

   《办法》明确要求,全面梳理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的管理组织架构、工作制度和机制,以三、四级手术为重点,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医师授权动态调整要求,保障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充分发挥手术分级管理对提升本机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的作用。

 

编者按:

 

    此次修订的《办法》中,不再将手术权限与医疗机构等级和术者职称挂钩,为社会办医和基层医疗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为医疗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早在2018年,卫健委就已经发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目录,对手术实行分级管理。《办法》的修订为实现手术分级管理要求与医疗机构的实际管理需求更加契合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多年来,中仁慈善科技健康公益行恪守精准帮扶、健康帮扶理念,根据广大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通过为基层医院提供专业医疗设备、资金、技术、服务等全方位的帮扶,使民众有机会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切实减轻百姓的就医负担,努力避免出现更多因病致贫家庭。同时,我会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在更多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共同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会更加健全和完善,百姓健康能够得到更多优质保障。

 

 

 

编辑:丁佩瑶

责编:郝卫东

总编:郑一挺

版权所有 © 北京中仁慈善基金会www.zhongrencishan.com 京ICP备2023038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414号